2021年第二届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CCCIS 2021)于2021年11月27日至29日在中国北京线上举行,实验室杨震教授、涂山山副教授任大会主席。
为增进学术交流,分享研究经验,探寻合作机会,推动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2021年第二届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CCCIS 2021)于2021年11月27日至29日在中国北京线上举行, 由北京工业大学主办。
会议围绕“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系统”这一主题,将邀请来自各地本领域的研究人员,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产生良性互动,为产业发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规则制定等提供广阔的平台, 有力促进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 为促进年轻学者特别是研究生的发展,本次会议将继续评选优秀报告论文,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我们诚挚的欢迎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学者,工程师,学生等参加,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北京欢迎您的到来!
我们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实践者、专业人士和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平台,展示他们在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系统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想法和应用。CCCIS 2021将以主题演讲、技术会议、社交活动和展览为特色,为与会代表提供无与伦比的机会,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建立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
实验室获得IC-NIDC 2021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11月17-19日,由IEEE北京分会、北京邮电大学、韩国汉阳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及丹麦奥尔堡大学等共同主办,IEEE IC-NIDC 2021在北京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经过激烈竞争,实验室论文获得大会最佳论文奖。
Zhou M, Yang Z*, Yu H, Lai Y, Ma Z. Privacy-Preserving Verifiabl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ith Chain Aggregation[C], 7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Content, 2021, Nov. 17-19. Best Paper Award

[标准解读] Yang Z, Li T, Waedt K. Li Y. The Need of Standardizing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Challenges and Threats. SC 27 Journal, 1(2), 15-30.
[Computer, August 2021 FEATURES Article ] Blockchain-Based Continuous Auditing for Dynamic Data Sharing in Autonomous Vehicular Networks. H Yu, S Ma, Q Hu, Z Yang. Computer 54 (8), 33-45
实验室获得ICVIC 2021国际会议Excellent Paper Presentation Award

北京工业大学数据挖掘与安全(DMS)研究团队与青海民族大学签订人才引进与共建协议
7月23日,第二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开幕,十余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和三百多名精英齐聚西宁,为青海的高质量发展聚智汇力、聚势赋能。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出席,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致辞,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宇燕主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于丛乐出席,副省长杨志文发布人才项目合作优惠政策。
本次人才项目洽谈会通过柔性引进、深化合作交流,把全国专家的智力优势与青海地区单位的产业资源优势、平台空间优势结合起来,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促进更多成果落地青海,带动更多人才加盟青海,在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携手合作,分享机遇、共谋发展。
在人才项目洽谈会专场签约仪式上,26批203个人才项目成功签约。在本届大会集中签约仪式上,青海民族大学马维胜校长代表学校签署了5项人才(团队)项目,重点引进北京工业大学数据挖掘与安全(DMS)研究团队、新能源汽车技术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天津-青海-西藏省级间高海拔运动健康协同创新团队以及教育学学科带头人、翻译专业硕士点建设顾问等。北京工业大学数据挖掘与安全(DMS)研究团队将对口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建设,在团队负责人杨震、赖英旭教授的带领下,共同开展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联合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在专场签约仪式上,杨震教授代表团队与青海民族大学马维胜校长共同签署了项目协议书。

北京工业大学数据挖掘与安全研究团队杨震教授与青海民族大学马维胜校长签约

青海民族大学校领导与北京工业大学数据挖掘与安全研究团队等引进团队合影
本次成功签约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科与青海民族大学长达10多年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在10多年的合作过程中,有10多位青海民大教师到北工大进修,其中1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并晋升为教授职称;此外,两校计算机学院教师共同申报并获批青海省科技项目5项,到校科研经费将近200万元。

北京工业大学数据挖掘与安全研究团队

两校科研团队围绕高原极端条件草场监测问题开展实地研究
签约会后,DMS团队与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进行深入交流。首先,杨震教授做了计算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报告,随后,赖英旭教授、涂山山副教授、李童副教授、尹瑞平博士等进行了专题介绍。在三天的交流期间,团队先后与青海民大计算机学院院长魏建国教授、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孙琦龙教授、副院长叶涛教授、党总支副书记徐延花,以及全体学科、专业、实验室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开展深入交流。





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交流
通过团队引进方式,将建立两校计算机学科间的合作共建机制,解决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新增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及相关学科发展紧缺高层次人才和高质量科研平台问题;同时通过立足青海实际,面向高原环境下信息技术、多民族地区信息系统研发等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为服务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服务。
用新思维、新形态,赢得新突破,努力打造一批面向新工科专业建设的计算机系列优秀教材 ——面向新工科专业建设计算机系列教材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京隆重举办

2020年11月28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面向新工科专业建设计算机系列教材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京隆重举办。在新工科建设的“九个一批”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建设一批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新课程和新专业的持续建设,都需要依靠适应新工科教育的教材作为支撑。基于此,继2019年成功召开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后,特召开编委会第二次会议。
新工科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力量,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而其核心点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以书为根,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本次会议围绕新工科专业计算机系列教材建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创新点,加强理论与应用研究、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来自全国48所院校的52位编委及编委代表齐聚一堂,努力为新工科课程与教材建设贡献力量。第一个环节由钱德沛教授主持,编委会主任张尧学院士,编委会副主任陈刚教授、卢先和副社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编委会副主任卢先和副社长首先对面向新工科专业建设计算机系列教材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编委会的专家队伍已经从第一次会议的38人增补到69人,共列选教材107种,已出版教材10种,正在编辑加工中的教材11种,并针对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相关要求,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专业,画出了相关专业核心教材体系建设图。然后又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做了重点介绍:作为编委学校和作者,各编委院校可以继续申报该系列教材的选题, 补全、完善产品线;已经列选并在编写中的教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尽快交稿。作为出版社,要做好该系列教材的中耕、出版和宣传工作,争取把该系列教材打造成计算机图书中最好的系列教材之一。
编委会主任张尧学院士对编委会成立两年来所出版的教材和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3个重点方向:第一,以书载道,在专业教材中要更多地融入思政教育。要让思政的内容活起来,不要以平淡的文件形式,要从价值观的角度、以讲故事的方式编写。第二,以简求精,提升专业教材的高质量发展。以出版质量为根基,抓好内容质量,在反映“新”的科学技术的同时,精练文字,用计算思维编写。第三,以变创新,探索新形态一体化的教材。完善讲课方法和方式,做好教材的配套工作,向社会网络平台开放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利益共赢。
编委会副主任陈刚教授又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4个关键点:第一,作为专业评估项中的加分项,编写教材越来越重要,更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来在教育战线上积累的宝贵经验。第二,要从做一本教材转变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材体系的建设,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提升教材体系的整体水平。第三,将教材做深、做透,不能只局限于纸质稿件,还要放眼全媒体发展。第四,编写教材要能快尽快,计算机行业技术变化迅速,要跟上变化的脚步。
第二个环节由毛晓光教授主持,这个环节主要是选题交流讨论。已报选题编委对本校计划编写的教材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介绍,包括书名、作者、本书特色等。毕胜、冯光升、胡燏翀、黄河燕、李鑫、刘哲理、骆嘉伟、马志新、魏凯敏、杨鹏飞、仲红、周颖等教授依次结合PPT对本校计划编写的教材进行了介绍;其余各编委依次对未来计划选题方向也进行了规划和畅想,特别是张春元、吕卫锋、苏森、王良民、叶保留、王长波、杨震、张盛兵、彭进业、肖国强、王宇新、张孝、钱柱中、崔舒宁等教授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和选题方向。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难点与创新点,掀起了本次会议的高潮。
本次会议前,认真做了征稿工作,16个编委院校共上报选题32种,其中有些是非常优秀的教材,例如华中科技大学上报的《大数据存储》,北京理工大学上报的《强化学习基础与实践》《深度学习方法与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报的《深度学习计算系统概论》,湖南大学上报的《大数据科学导论》,暨南大学上报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Python版)》《动手学人工智能》等。
最后,编委会副主任陈刚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在强调做立体化教材和提高教材编写效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系列教材规划的顶层设计,编委会和出版社应该制定教材规划,规划下的教材可以由一所或多所院校合作编写。
“新工科”这一概念自2016年提出后,全国高校新增了几百个相关专业,相信随着专业建设的扎实推进和不断展开,配套的优秀专业课程和教材将成为下一个高潮。新工科、新起点、新教材,把握新工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建设内涵,用新思维、新形态,赢得新突破,引领新工科专业计算机系列教材的创新发展。